第152章:守旧反击,暗流涌动
萧景珩刚把参鸡汤的碗搁在案上,热气还在往上蹿,亲卫就从门缝里挤进来,压着嗓子说:“西市、东坊、南巷子,全传开了。”
“传什么?”他眼皮都没抬。
“说您要裁官夺禄,小吏饭碗不保,米价三天翻倍,连棺材铺都开始预定加急活儿了。”
萧景珩手指在碗沿轻轻一敲,汤面晃了半圈,没洒。他咧了下嘴:“哟,这锅我背得挺快啊?”
亲卫苦笑:“街头几个卖菜的大娘,一边剁白菜一边哭诉‘世子爷要让我们吃不起盐’,说得跟真的一样。”
“演得还挺投入。”萧景珩终于抬头,“谁带的头?”
“查不出。都是零星几个人,说完就散,像撒芝麻。”
他慢慢站起身,走到窗边,外头日头正好,照得廊下青砖发亮。他没看天,也没看景,只问了一句:“阿箬呢?”
“刚换完衣服,说是去西市买胭脂——哦,她说顺便看看有没有人趁机涨价。”
萧景珩笑了:“这丫头,鼻子比狗还灵。”
话音刚落,阿箬就从院墙翻进来,落地没声,手里拎着个油纸包,脸上抹了点灰,裙角沾着泥点,活像个刚从城外逃荒回来的村姑。
“查到了。”她把油纸包往桌上一甩,“不是百姓自己传的,是有人专门雇人在各处茶馆酒肆‘不经意’提起,一问三不知,说完就走。”
萧景珩挑眉:“证据呢?”
“我故意扮成小吏家媳妇,在茶摊说‘我家男人怕是要失业’,结果旁边一个穿补丁袄的汉子立马接话:‘可不是!听说南陵世子要搞什么KPI考核,不合格的全赶出衙门!’”
“KPI?”萧景珩差点呛住,“谁教他说的?”
“问题就在这。”阿箬冷笑,“那话说得文绉绉的,什么‘冗员汰除’‘流程再造’,听着像读过书的人现编的词儿,硬塞给老百姓当台词。”
萧景珩眯起眼:“所以,这是守旧派的新招——不敢朝堂硬刚,改打舆论战了?”
“对。”阿箬一屁股坐下,“他们躲在府里不动手,让老百姓替他们喊冤。等民怨一起,再跳出来当‘为民请命’的老忠臣,多清白。”
“妙啊。”萧景珩拍了下桌子,“骂我一顿,还能赚个好名声。”
“可恨就可恨在这儿。”阿箬咬牙,“他们自己吃香喝辣,却让穷人家担心明天吃不上米。要我说,直接掀了他们老窝,把那些藏在幕后的嘴脸一个个揪出来挂城墙上晒!”
“不行。”萧景珩摇头,“现在动手,反倒坐实了‘打压异己’的名头。他们就是要逼我发火,只要我一怒,他们就能说‘世子听不得批评,要镇压民意’。”
阿箬瞪眼:“那咱们就这么看着他们胡说八道?”
“不。”他端起凉透的汤喝了一口,“咱们不急,他们才急。让他们继续放风,咱们——摸根子。”
“你是想顺藤摸瓜?”
“聪明。”他勾唇一笑,“他们以为在暗处,其实……早该亮亮底牌了。”
阿箬眼睛一亮:“我去。”
“你?”
“我最合适。”她站起来,转了个圈,“你看我这身打扮,像不像个为五斗米发愁的小民?再说了,谁会防一个卖花女打听闲话?”
萧景珩盯着她看了两秒,忽然伸手捏了下她脸:“行,但记住三条:第一,别正面冲突;第二,发现线索先记下来,别追;第三,天黑前必须回府。”
“知道啦,爹。”阿箬翻个白眼,“您这唠叨劲儿,快赶上宫里那位老太监了。”
“少贫。”他板脸,“这事不比打架,对手玩的是阴的,一不留神就被反咬一口。”
阿箬收了笑,认真点头:“明白。我这次不光听,还要看——看谁在背后串场子。”
午后日头毒,朱雀街人挤人。阿箬挎着竹篮,里面装了几束茉莉和栀子,沿街叫卖。她声音清亮,带着点俏皮:“花来花来,一文钱一枝,香得狐狸精都搬家!”
几个小贩乐了,有买有笑。她趁机搭话:“听说最近要改税了?我家男人在衙门扫地,这下怕是要卷铺盖回家喽。”
旁边一个卖糖糕的老头立刻接话:“何止啊!我侄子在户部当差,说马上要搞‘末位淘汰’,干得不好直接滚蛋!”
阿箬心头一跳:“末位淘汰?谁说的?”
“上头传下来的。”老头压低声音,“听说南陵世子信了个江湖术士,搞什么‘科学管理’,要把朝廷变成镖局!”
她差点笑出声,面上却装作惊恐:“哎哟,那咱们这些平头百姓,岂不是更没人管了?”